发布时间:2023-05-07 10:59:29 | 七七网
高中生想要提高历史成绩,首先要充分调动自己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生要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了解历史科目的重要性,这样才会发挥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然后学生要端正好自己的学习态度,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相信大家持之以恒,一定会获得好的成绩。
1、理清历史线索,整理知识框架。
每一本历史书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编排的。看懂目录,学生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
将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可根据时间轴划分,也可根据同类事件划分,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同学们理清线索。七七网
2、背诵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内容多且杂。学生可以根据老师上课是划得重点进行背诵。对于一些难背的知识点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比如说编个口诀等。背诵其实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先理解后背诵是很简单的。
3、经常做题,总结规律。
历史试题材料的类型无非是文字、数据图表和图片这三种。适当解题训练时,要有心去留意自己较薄弱的地方,去重点反思与总结。文科生在做历史题的时候,要多总结答题的思路及步骤,掌握每种题型的得分点是什么?应该分几步去回答等。掌握了这些以后答题的时候至少方向明确了。
4、平时总结答题方法,注意书写规范。
历史答题一眼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一片,仔细看才能勉强看清楚写的啥,一般老师看到这样的卷子直接把卷面分扣了,再大致扫一眼有没有得分点,有时候字迹太乱阅卷老师看不清就不给分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在日常练习时就注意,有个好的答题习惯,在考试的时候就不需要特别注意了。
课前预习教材,找关键词把教材难点,列出提纲,学生按照老师给的难点,对照教材,逐句逐段来学习教材的内容,重要部分用笔画出。
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历史老师带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疑问,不妨多和老师交流,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对你有益的东西。
高考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的高三学生未来人生的走向。那么,高三学生压力大,家长该怎么办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家长对学校的意见父母对高三孩子的寄语高三家长寄语简短写给高三孩子的一封信
1、指导孩子合理归因
家长要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和恐惧情绪,要让孩子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面对考试失误,学会合理归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把考试失败归结于“自己天生脑子笨和能力低”或归因于“考试题目太难”时,他们在心里就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赶上其他人,无法取得成功”,就很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动力,会走向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最终丧失自信心。
2、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
在复习迎考期间,有的孩子觉得努力了半天也不见成效,对自己很失望,每天幻想“要是能取消高考就好了”;有的孩子一次大考成绩不好,害怕再次经历失败,干脆临阵退缩,不肯参加考试了。这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要生存,就要学会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服输,不到最后决不轻言放弃。高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是对我们学习成果和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既然别人能挺过来,就要告诫自己“我也能行!只要我咬牙坚持住!”
3、多和孩子沟通,有时间尽量能陪孩子一起吃顿饭
临近高考,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压力,会焦虑、急躁,这个时候,切不可见面就谈学习,一味追问成绩与排名。家长要把握时机,多和孩子聊聊天,侃侃大山,话题以轻松的内容为主,多说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最好能谈到孩子喜笑颜开,这样也许能让孩子把一天来紧张的情绪释放出来,以便在心理上得到缓冲。
4、家长要学会闭嘴,学会润物细无声
这段时间要让孩子穿平时穿的衣服,吃平时吃的饭,睡平时睡得床,让孩子在轻松和舒适外部环境中度过,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和起居。睡前一杯奶,无声一杯水,都是对孩子关爱,胜过你的千言万语。
1、期望值过高
适当的期望值对目标的实现有利,但期望值过高会引起不良的效果,如果自己考二本都危害,直接把目标定到一流重点大学,那压力肯定会很大。
2、高考升学的担忧
高三学生绝大多数都有升学的渴望,希望能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名牌大学。他们把高考成败当成自己人生的“独木桥”,认为一旦高考成功,则踏上一条阳光大道;一旦失败,则陷入万丈深渊,面对如此多人同时竟争,没有压力是不太可能的。
小编推荐:高三学习压力大怎么办
3、家长的过高期望与要求
对于学生来讲,学生的家长通常对子女的学业要求很严,期望过高。有的父母喜欢以言语相逼:“考不上大学,就别进这个家”。有的父母以过分关心施压,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陪孩子挑灯夜读,送这送那,关怀备至,这样也会给孩子极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