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3 08:50:12 | 七七网
高三一轮复习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有6个月左右的时间,二轮复习大概是在2月-4月,剩下的时间进行三轮复习,当然不同学习复习时间安排也会有所不同,大家只要跟上老师和学校的复习节奏即可。
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从9月持续到次年2月。高三一轮复习的前期,还有新课要讲、新知识要学,同学们要梳理好知识点,巩固基础。
二轮复习
2月-4月是高三二轮复习时间,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提升成绩,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要稳定下来。
三轮复习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高考冲刺了,高三这时期重点是重回基础,把复习过的内容重新过一遍,增强记忆;同时调整好身心,准备高考。
高三一轮复习,是要完成对课本知识点的熟悉和掌握,在一轮复习中就需要关注高考出题点,对高考常考题型进行了解,清楚高考的高频考点及考法有哪些。老师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会逐一讲解,如果你高一高二没有跟上学习进度,那么这个阶段就是重新积累知识点的好时机。
高三二轮复习有部分科目可能会提早结束——生物、数学、英语、化学。这个时间段是刷题时段,每天都会有做不完的试卷。一轮复习做好充足准备后就要疯狂的练习考试技巧及提高解题速度,进入第二个成绩快速提升期。
三轮复习并不是每个学校都会有的,大多数学校是把高三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放在一起的。三轮复习也会天天做卷子,熟悉题型,把握做题技巧,提高做题速度,当然,老师还会把大部分同学不太会的知识点,题型在强调一下。
保证课堂效率。高中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有的同学喜欢熬夜学习,白天的精力不足;还有的同学觉得高三复习时老师讲的东西自己都知道,就不愿听,上课就自己刷题。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无论如何,都要保证课堂效率,这是提高成绩的根本。
高三成绩的提高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许多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身边的某个同学某次考试成绩突然就提高了,之后的成绩也一直比较稳定,希望自己也能一下子就提高成绩。其实,他们的成绩提高也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力量,在此之前也经历了成绩不理想和不断努力的过程
同样的高考,却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压力,有的同学基础好,可以轻松的应对高考,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就会感觉到“压力山大”。那么,高三家长怎么为孩子减压呢?
1.为孩子打气。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温习功课,相互讨论、切磋,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当孩子情绪有变化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战胜暂时的困难,最后赢得比较满意的考试结果。
2.给予赞美和肯定。家长平时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这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段时间,孩子可能会有一些焦虑情绪,家长这时不要明显地流露出过分的关注和担忧,这样容易使孩子的焦虑扩大而变成压力。
3.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试着放下担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时间陪孩子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比如到公园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甚至看看电视,让脑筋稍微休息休息,这对应付考试都有帮助。
一、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做哥们,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听听孩子在高考问题上有哪些焦虑,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顾虑和压力。在注意倾听的同时还要注意多观察孩子的举动,真正走入到孩子的内心深处,让孩子找到停靠的港湾,像闺蜜一样无话不谈。这样,家长朋友们才能针对自己孩子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们纾解心理压力。
二、跟孩子讲讲自己的经历
理智地说教不是所有高考孩子都愿意接受的事情,对于高三的孩子来说,大道理都懂,重要的是家长如何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自己的经历中明白,虽然年龄差是真实存在的,但自己并未与孩子脱轨,类似的问题在两代人身上重演。然后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化解苦恼、释放压力,这样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听到孩子最真实的声音,同时还能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孩子坚持走下去,因为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三、关注孩子成长的点滴
临近高考,孩子压力大是在所难免的,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项目,放松心情,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最后一周内陪孩子钓钓鱼、下下棋、跑跑步等,但要保证高考时间点做模拟题,此时切记不要过度关注答题的正确率,否则会影响考试心情。
四、帮孩子准确定位七七网
高三学子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给自己准确定位。当前,高三第一学期即将结束,每名学子都经历了大大小小几次考试,家长要指导孩子结合几次考试成绩和往年的升学率确定自己的综合排名,然后根据排名情况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并确立合理的高考目标。如果考生目标定的过高或对自己的实力评估过低,就会增加焦虑情绪,从而产生备考压力。
小编推荐:高三家长帮孩子减压的几种方式
当前一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考高分、上名校,提出了“非名校不读”的奋斗目标,这就完全忽视了孩子的知识和能力底数。合理的目标才可以促使个体发奋图强,目标过高或过低都没有任何激励作用。如果孩子长时间受到不切实际的“高目标”暗示,自己又不具备实现“目标”的水平,就会倍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