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9 22:40:37 | 七七网
艺术类考生要多考一些学校,多取得一些艺术校考合格证,联考成绩尽量的考的高,参考学校往年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其中平均分是最有参考的价值。考生可根据学校近三年录取考生的平均分和自己在全省的排位,来选择自己以后可以填报哪些学校。
1、自身条件
艺术类的专业性质比较强,对每位考生的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除了参加文化考试还要参加专业考试或专业水平测试,需要每位高考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要将自己的实际情况被不切实际的、过大的梦想所蒙蔽,考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类专业。
2、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一行干一行”,艺术类的专业性很强,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之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高考专业,学起来有动力,有激情,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更容易成功。
3、擅长与否
高考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喜欢的不一定擅长,擅长的不一定喜欢,但是对于自身的长处要格外注重,才能更好的实现天时地利人和。考生可以就自己选择的艺术专业方向仔细斟酌,请老师、同学等对自己进行考评,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艺术专业方向,促使自己顺利通过高考,这样以后在大学学习中才会“得心应手”。
4、就业
进入大学学习,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考生根据以后的工作愿望来选择专业方向也是考前努力学习的动力。
这么多学校、这么多专业,美术生在报考时如何选确实比较为难,考生目标定位不准确,无从选择,比如有的考生造型类专业能力特别强,自己又喜欢,相对来说对比其它美术专业,文化成绩要求相对较低,可以选择报考。
比如考生设计思维比较强,可以选择设计类较强的大学或专业,更有利于自己长远发展,设计专业也是近年的热门专业,就业形势明显好于其它专业。
选择大学和专业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向,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对自己长远的发展更加有利。
对于美术综合分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说,最好不要挑专业,可以考虑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专业,例如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等,这些学校虽然设计类得分很高,但这些学校的造型类专业分一般是很低的,专业课成绩一般的,可以报考这些较好的院校冷门的专业。
如果特别喜欢设计类专业,热门的大学、热门的专业竞争力非常的大,可以选择一些偏远大学、名气不是很大的大学,录取时分数也不会太高,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先保证录取成功率,确保有学上。
高考考生想要提高志愿的录取率,在选择院校时,就要注意拉开梯度。平行志愿的检索是按照考生报考院校的顺序依次检索的,而且考生志愿填报的院校中,都是有较强意愿就读的。所以考生在选择院校时,要尽量按照院校录取分数高低来排序,另外,还要重视地域的分布。
1.确定志愿填报信息查询渠道。
学生们会领取到招生计划专刊、录取资料汇编等纸质材料;网络时代,如果习惯于网络查询,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各高校的官网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2.初选志愿形成细目表。
初选志愿,要制作一份细目表。大致操作是这样的:①依据分数排名,圈定可以报考院校名单。一定要依据排名!分数相对值的参考意义更大,绝对分数每年都是在变化的。②在圈定的高校名单里,分地区确定初选地区。
③初定院校和专业,至少分三类:冲(根据最近三年招生情况,觉得被录取有希望但希望较小)、稳(根据最近三年招生情况,觉得被录取希望很大).保(根据最近三年招生情况,基本确保会被录取),在细目表中,按照地区、院校、专业分列记录,排列初选的冲、稳、保三种类型的高校和专业。
3.再选确定拟报院校和专业。
针对形成的初选细目表,分类、逐个查询拟报院校和专业,查询院校的招生简章、在本省的招生计划、近三年在本省招生的投档线和分数段、招收专业在本省录取分数的排名,明确院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招生人数,结合自己的体检报告、英语口语等级等,不要误选,造成志愿无效。
4.终选形成志愿填报。
在综合分析院校和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志愿终选。综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经济、地区、院校、专业等,比对自己分数的排名和往年录取分数排名情况,进行志愿排序。
1.第一志愿很关键
许多考生及家长名校情结很重,一心想进名校。高考志愿填报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所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抛档、能否录取。因为重点名校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百,要一矢中的。如果你冒险搏高,不留余地,就会导致风险很大。如果将所选择的学校适当下降一个档次,还可将所选择的专业适当上升一个档次。七七网
2、了解大学的真实情况
全面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是属于本科一批还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属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有哪些,是否有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如何,总体就业率怎样,保送研究生或考研录取的比例如何,文理科的均衡情况怎样,等等。
3、寻找适合自己的大学
要考虑两点:第一个是由考生平时的学习情况、高考考分情况、思想品德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其他情况等组成的自身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