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3 04:51:29 | 七七网
对于认为自己没有考好,想要重新念一遍高三,然后考取大学的考生们来说要准备什么呢?又有什么条件呢?小编为您整理。
不少复读生决定复读时,常常忽略了复读其实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例如经济压力、心理压力、政策风险等。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压力。一般来说,复读班的学费是比较昂贵的。由于复读生会占用公办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所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贯不支持公办高中学校招收复读生,所以,很多复读生会在校外一家培训中心复读,学费加上补课费、资料费、生活费等,一年总开销较高。
高考是难度的考试,是速度的考试,高考也是一次心理的考试。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要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三一年是学生十二年学习中最艰苦、最劳累的一年。考生有没有毅力再苦一年?再累一年?考生的心理品质、心理承受力如何?一旦选择复读不能后悔、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到底。
一些学校是明确要求不招收复读生的,这点一定要注意。在高考招生中,不招收复读生的院校类型及情况有:军事院校、武警院校、国防生、大部分高校保送生、自主招生以及部分院校(专业),这些院校明确规定不招收复读生。所以如果你想复读一下再上这些院校是不可能的。
首先,要树立信心,调整心态。考生一旦选择了复读,就要树立信心,放平心态,全力以赴迎接第二次高考,不要再患得患失。
其次,家长和社会不要给予复读生过多的心理压力。经验表明,复读考生多半对自己有较高的期待,这时候,无需外界施压,他们内在的压力已经很大,家长和社会应帮助其释放或缓解压力,使其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
对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高三早已不只是年级的称谓,它似乎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痛楚。
2005年,周浩的中国首部完整纪录高三生活的纪录片《高三》在央视和北大公开放映时,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也许是机缘巧合,在2006年临近高考的日子,《高三》获得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这部记录一段毕业生生活的纪录片,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高三》讲述了一群面临高考的孩子的故事,真实而自然。片子一开头就是天蒙蒙亮,班主任王锦春骂偷懒的男生起床的镜头。课桌上堆成小山的复习资料,一遍又一遍地模考,深夜学生还在教室里埋头做题,家长老远跑来送补品……这些画面让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很熟悉。看到片中两个男生晚上十点翻墙去网吧上网,在场观看的大学生都笑了。七七网
该片以福建省武平县一中2005届高三(7)班学生林佳燕(已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的日记为主线,从2004年暑期补习、高三上学期、下学期、体检直至高考、录取,全过程地记录了高三(7)班学生及其班主任王锦椿在高三阶段整年的学习、生活,真实反映了当代高中学生亦累亦苦亦乐的生活和人民教师的敬业精神。
周浩说:“如果说社会是一棵大树的话,我所拍出来的作品只是这棵树的一个分支的一面横截面。我所拍出来的东西对整个社会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但它的确是真实的,我希望它能给看过的人带来一些思考。”这也正是他拍摄《高三》的初衷所在。
《高三》纪录了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一个高三毕业班的真实生活。高三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而又沉重,痛苦却也快乐。善良严厉的班主任,紧张刻苦的尖子生,逃避生活的“差生”,执着爱情的“早恋生”,学生的父母,每个亲历高三的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超越高三的期望。影片的纪录真实、直白,透过高三生活的纪录,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为理想执着拼搏的浪漫,更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