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01:20:37 | 七七网
2023高考成绩出来后三天左右开始填志愿,各地高考成绩从6月下旬起就会陆续公布,留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出错率也是很高,这就需要学生提前去了解适合自己的大学,不要等高考成绩公布后才行动。
高考后,成绩一般在15天内公布,成绩公布后三天内申请高考。志愿填写高考的时间从开始到结束开始到结束持续约三到四天。填写志愿者需要收集大量数据,申请历年录取分数线、历年专业数据、历年排名等。
填写高考志愿表约需3天,但是每批次的时间都不一样。高考志愿各省份填报时间不同,因此,考生要时刻注意填报全省高考志愿的时间,以免时间原因,延迟申请志愿考试。
此外,高考志愿分批录取,本科和专科填报时间不一样。正常情况下,一批录取结束后开始下一批录取。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不同,部分省份更早,高考成绩出炉后,可能还要十天左右,但有些省份的时间更长,而且本科批和专科批的时间也不一样,本科审批时间比较早,一般十天左右,但在大部分省份,一般在高考结束后20天左右就可以填写申请表。
感觉填志愿申请的时间有点快,不够选好学校,可以提前评估,在结果出来之前,估计分数线,那么在这个分数线的范围内,找一些你喜欢的学校,成绩出来后,如果差别不大,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学校。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合理运用“冲稳保”:适用于平行志愿投档的策略是“冲稳保”,即各个大学要按照“可以尝试冲刺的院校、录取比较稳妥的院校、一定保底的院校”的顺序和层次来组合志愿表。
填报以分数优先:高考总成绩才是决定你填报志愿的重要性因素,毕竟分数达不到院校要求,高考志愿填报就只能面对滑档的情况。
志愿填报以专业优先:很多考生在高三就有了自己的兴趣专业,这个时候只要分数符合条件的话是完全可以将该专业和院校放在第一志愿,毕竟有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的源泉。
以院校优先:只看重院校各项实力,尤其是像985/211重点大学,完全可以选择直接报考,这样说对于专业上就可以选择不挑剔,毕竟好的高校在毕业后是具有工作最大的一个敲门砖。
征集志愿不容易录取。征集志愿的名额一般只占正常录取的15%左右,录取的机会没有第一次录取的机会大。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的计划。
分数较高的考生在征集志愿中被录取的几率比分数较低的考生高很多。
征集志愿汇总后,教育考试院根据”位次优先、遵循自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按照1:1的调档比例进行投档,供学校审录。即将全部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依据成绩的高低进行排序,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检索投档,供学校审录。
由于征集志愿是按平行志愿的填报模式,因此,志愿之间一定要有适当的梯度,不能将院校志愿全部填为热门高校。应根据“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来设计,冷热搭配,增大投挡成功的几率。
对于第一类缺额计划,达到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缺额计划,为避免产生分数夹层,确保录取公平,只允许不低于正式投档时该院校最低分数及位次的考生填报。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未达到相应批次控制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和相应批次线下20分以内。
参与征集志愿的院校为相应批次计划未完成或追加计划的高等院校,各批次征集志愿仍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在征集志愿投档时,高校的投档成绩由征集志愿考生成绩、征集计划等因素决定。这与第一次院校确定调档线的方法、程序一样。
征集志愿的次数与高校完成招生计划与否息息相关。若高校在第一次征集志愿后仍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招生计划,那么高校将会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征集志愿,直至完成招生计划,所以提醒未被录取的考生多留意征集志愿的信息。七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