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4:15:05 | 七七网
填报志愿要在估分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确定的专业类别,提前查阅上年度招生计划,如考生处于一本线上,就可以筛选出上年度在省市招录有自己喜欢专业的一本高校,然后初步排除那些显然不想去和显然去不了的大学,形成自己志愿填报的大学备选库。
志愿填报要考虑自己的志趣、特长和国家的需要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选择国家建设急需的专业,能使青年人将来较可能做出重大贡献。志趣和需要是相辅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志愿填报考虑所填志愿实现的可能性
以招生院校在当地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统计为参考,分析各专业的档次和“冷”与“热”情况,结合自己的实力,正确填报专业志愿。不能单纯看其绝对分,要更多地看其相对位置及其变化。
原则上第一专业的选择应该是有希望录取的理想专业;第二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稳妥,应该是能被录取的专业,第三专业应该选择可以“兜底”的专业。
一、填报高考志愿要认识自己,选对专业
选专业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与分数无关,而与考生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倾向等个体特征密切相关,需要考虑个人特征与专业的匹配性,专业与职业、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1、选择喜欢的方向
一般而言,要回避不喜欢的和自身能力与学科弱项方面的专业,尽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属于自己能力特长范围的专业。如果有自己喜欢的方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无疑是非常方便的,兴趣和爱好很容易就会转变为动力。
2、没有方向,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
大部分的高中同学在过去的3年可能都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考虑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类型。七七网
二、合理估分,理性定位
分数永远是志愿填报的关键因素。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省模考、校排名等,尤其高考后要通过高考估分,知晓自己所处的报考批次和大体上在全省的位次,制定自己的升学路径。
高考分数的本质是全省排名,即考生位次,位次是平行志愿规则下投档的核心依据。高考分数决定考生在全省排名,决定在哪个批次填报志愿,也就是可以进入哪个层次的大学就读,同样决定考生在某个批次中挑选大学和选专业的优先权。
征集志愿一般能够降5-20分左右,但具体降分情况由各院校决定,通常多数院校在征集志愿时,为了能够达到目标人数,可能会降低5-20分,但也有征集的院校不会降分,另外降分的数值各省均有不同。
征集志愿存在降分录取的可能。根据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可知,填报征集志愿有分数限制。首先考生需要达到本省对应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也有降分征集的情况);其次是考生还没有被任何一所大学录取。比如本科二批征集志愿,范围是指考生分数达到本科二批控制线以上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如有降分征集志愿,则要以省招办公布的降分录取控制线为准。
如果在高校首次征集志愿时仍没有学生报考该学校,而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可能会降分补录,是否会降分补录还要看各个学校的具体规定,确实在征集志愿的过程中有一些院校害怕完不成招生计划,会实行降分补录的,但是根据往年的数据来看,一般会降一分两分,很少有院校降到三分以上,当然也不排除有特殊的情况发生。
降分的话一般会降5-20分,但很多高校的分数未必会降低
很多考生认为,出现在征集志愿名单中的高校如果在集中录取时没有录满额,那么在征集志愿的时候肯定会有所降低的。但是从以往的年份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征集志愿时,录取分数线不降反升,特别是一些好的院校或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因为这类一般名额很少,但是报考的考生很多,因而出现分数线上涨的情况也是情理之中了。
造成院校招生不满额的情况有很多种,其中也不乏好学校需要征集志愿,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征集志愿的学校都会降分,有的反而会提分。
从往年的录取情况来看,也确实有一些院校会出现降分录取的情况,不过降分的幅度一般在20分以内,且这类院校一般都是民办院校或合作办学院校,又或者是学校冷门专业,同学们也需慎重考虑自己是否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