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能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有什么含义

发布时间:2023-03-31 23:01:02 | 七七网

高考志愿能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对于大部地区来说,高考志愿可以选4至6个学校,然后每一所学校都可以选择6个专业填报,同时还可以选择服从调剂。这样计算下来的话,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个院校专业可选,如果报的不高的话,有很大可能被录取。

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高考志愿可以选4至6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六个专业,每个志愿校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最重要,但万一你未能被第一个专业志愿录取,志愿校则会从你所填报的其他五个专业中考虑录取,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建议你六个专业志愿都填报。

对于高考改革地区,以浙江为例,高考可以报80个专业,这样听起来非常多,但是每个都是1所院校1个专业对应的。相比之下,反而有可能没有上面一种情况总志愿情况多。

在新高考地区,不同省份地区可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数量是不同的。比如天津高考志愿数量为本科A段50个院校专业组、本科B段25个院校专业组、专科2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最多可填6个专业。江苏高考志愿数量为本科40个院校专业组、专科40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最多可填6个专业。(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专业和院校

1、学校。

学生第一要保证自己所填写的学校“值”自己的分数,最好是能“物美价廉”,第二要保证有学校会录取自己,即使亏一点分数也是不要紧的。

所以从第一志愿开始到最后一个志愿填写的顺序是:“不太可能录取”到“一定会被录取”。

这样一来学生对上可以冲刺更好的学校,捡漏不是没有可能,对下也可以保住自己高考胜利的基本果实,不至于面临复读的风险。

2、专业

每一所大学中设立的专业都是种类很多的,学生只要符合填报条件都是可以选择的。

很多学生在认准了一个专业之后都会把其它的选项都放弃掉,这其实是很不明智也很不可取的。

相反如果学生填写了多个专业,那么按照填写的顺序,即使第一个专业掉档,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下一个专业的竞争中,如此循环直到第六个专业选择,所以说这六个专业选择,其实就是学生被心仪的学校录取的六次机会。

报志愿计划数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含义

报志愿的时候看到的计划数,就是学校计划招生人数,即原来要准备用的数量,投出数就是实际用掉的数量。比如四川大学在河北计划招100人,这100人就是计划数。

什么是计划数

高考报考时的专业计划数就是各个学校专业计划招收的人数,因为每个学校都会有很多专业,每个专业学校都会根据情况而计划招收多少个人。

在高考填报志愿中,计划数指各个大学在还不知道多少人填报自己学校(每个专业还会有具体的招生计划数)为志愿之前,计划招收的人数,可能志愿出来报的人少,就少收一些,报的人多,就多收一些。

计划数通常是根据往年招生人数确定的。在实际录取工作中,各个大学对报考人数较多的省份,还会适当增加部分招生计划人数。

在实际录取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院校或专业不能满足招生计划里规定的人数,还有一些线上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而未被录取的情况。对此,在各批次录取结束时,如高等学校计划未完成,高校一般会采取补录。七七网

志愿怎么填报

采取即“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但同时需注意把握好冲、稳、保、垫之间的梯度关系。

在平行志愿填报时,不妨将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院校作为志愿A,将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院校作为志愿B和C,志愿D填一所“保守”院校,志愿E则填“垫底”院校。

其中的“跳一跳”“对口”“保守”“垫底”的几所院校就自然形成了平行志愿中的梯度顺序。

这样既可避免“高分低就”所带来的后悔莫及,又可避免万一没达到“好院校”投档分数,也有相应院校可读,而不至于落到较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当然,“冲一冲”也应当十分慎重,也要有一定的把握。

与“高考志愿能填几个学校和专业 有什么含义”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