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6 22:06:09 | 七七网
今天七七网小编为高三的同学们分享一篇励志诗歌,其实生活不止眼前的高考复习,还有诗和远方的梦想,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静下心来,品味这首诗歌吧。
高三励志诗歌:青春无悔
暖风吹过的季节,天空清澈如洗
柳絮漫天飞舞,飘落在悄然萌动的大地
年轻的生命在土壤里蠕动
勃发的乐曲在心里流淌
年轻的我们,拥有不变的誓言
年轻的我们将坚定的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起跑线上, 出发的那一刻起,注定我们要追着东升的朝阳
刚毅、自信的脸庞,在等待胜利的曙光
紧握住那一滴汗水,任泪水在脸上流淌
只为掌声响起那一刻的到来
青春无悔,既然选择了蓝天,也就选择了飞翔,
哪怕有一天会有一双滴血的翅膀
既然选择了拼搏,也就选择了风雨
哪怕会有荆棘丛生在未来的路上
青春,从我们选择了以后便定格了人生的航向
青春,从我们选择了以后便注定了奋斗而无常
青春,从我们选择了以后便迎来了风雨兼程
青春,从我们选择了以后便变得绚丽二辉煌
看,跳动的火焰 正是青春的怒放
听,欢跃的脚步 正是青春追逐梦想的音响
热血在青春的躯体里不知疲倦
激情在青春的肢体上刚劲而轻盈
让我们高唱青春的赞歌
一路欢声 一路歌唱 追逐梦想 奔向远方
以上就是高三励志诗歌《青春无悔》,希望大家若干年后回首这段时光时,都能露出美好的微笑,小编祝大家梦想成真!
七七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高考励志文章:高三独白
高考励志美文:写给未来的自己
高考励志文章《在风尖上奔跑》
高考励志故事“差生”逆袭北大
最感人的高考励志文章《这一年,我们正高三》
高三放学后,一打开微信、QQ空间,我们经常会看到他人分享的各种心灵鸡汤短文,有很多同学从中找到心理安慰。其实仔细思考,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并不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慰藉和改变,反而会麻醉我们的思想,使我们逐渐开始安于现状。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才真正会为我们带来动力呢?下面七七网小编为各位同学分享一篇高三励志文章《再这样读心灵鸡汤,你的人生就彻底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被有效激励的人生 ,都走在路上
看过一则数据,说过去的十年间,机场书店最畅销的书籍中成功学约占总销量的三成以上。而在过去十数年,很多玩励志演讲的人都变成了成功学大师。据说飞机场读物能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走向,一个大师也需要万千拥趸方得以加冕桂冠。
这证明我们处在一个大部分人都企图获得成功、但大部分人都营养不良的时代——他们如饥似渴,渴望名利,又都孱弱无力,嗷嗷待哺。所以成功学书籍才得以持续火爆,励志大师才能如雨后春笋。
可能也是因为这种潜在的阅读需求,使得社交媒体上鸡汤泛滥,很多粗制滥造的内容被营销号转来转去。惹得人们把泛滥的励志文章当成精神***或者安慰剂,我对一些空洞无物的鸡汤文同样排斥。不客气地说:绝对大部分读励志文的人都在经历无效激励,甚至一些空洞抽象的鸡汤正在磨灭平庸者最后的激情。
一.无效激励是一种什么状态?
你也许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每天打开社交就能看到朋友转发的励志文章,不管这个文章质量如何,都让无所事事的你读过之后,都产生一种莫名的安慰感。
我在颓废时体验过这种状态——哪怕一整天不做事,只要读到了一则积极向上的心灵鸡汤,便觉得没有虚度。
实际上,可能我当天唯一收获的只是一则励志鸡汤。它像让人产生欣快感的致幻剂,让人处在虚构的积极状态。这种短期激励效果很快消退,第二天重复以上情境,直到激情和时光都在断断续续的短期激励中消耗殆尽。
这是因为我们看的励志鸡汤没有正面作用吗?问题并不出在鸡汤本身。而在于你所处的接受状态。
我给大家讲一段海伦·凯勒的经历。
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绝对是心灵激励的经典,她自幼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世界黑暗而寂静。她的家庭教师沙莉文老师教她识字时,要把字母一个个拼在她的手心里,然后找对应的物体让她感知。老师把英语单词“love”拼在她手里,教她这个字是爱。
海伦一直弄不懂“爱”究竟是什么物质,因为爱不是一个具体的器物,老师没有办法找一个实物让她有具象的认知。终于有一次,她走在阳光下,温暖的光芒洒落在她的脸庞、手心里,那种温暖舒适的感觉侵染了她的心,喔,原来爱是这样。
看一些空洞的励志文章就如同视听能力具失的人学习“love”一样,老师可以把字母拼写在你的手心里,可是你无法把它和具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励志文章传递给你的那点朦胧的信心,也因为缺少释放的介质,很快就会被迷茫所替代。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走在路上,才需要把坚持和勇敢作为信念,用来支撑你披星戴月。没有实际行动的自我激励,等于空耗热情。
二.有效激励是一种什么状态?
我们可以把人生比做一辆车子,把激励的过程比做油箱耗空后加油,无效激励相当于加油后在原地打转,消耗了油,却不能前进一步。
人偏偏又不是冰冷的机械,经过反复打鸡血,阈值越来越高,对激励的感受便越来越弱。后来,哪怕天天读励志大文,也难复雄心壮志。
想要脱摆无效激励,就要从行动上入手。
2002年,我通过广播电台结识一位昆明女孩L,L因为重大疾病导致视力受损,她打热线到谈话节目,跟主持人敞开心扉聊自己的不幸。
她逻辑清楚,声音优雅,娓娓道来,让我对L印象深刻,后来就找到她的电话,跟她成为笔友。她的优势就是擅长语言能力,又有着细腻的情感触角,尽管生活艰难,低迷无助,但是她还是想着如何去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于是她去应聘了保险推销员,由于视力障碍,L每次签单都需要客户或者朋友帮忙,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后来L做的一点也不比健康的推销员业绩差。
之后,L辞职去学习心理学,成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室,经过几年成长,现在L的工作室和当地政府达成多项合作协议,业务蒸蒸日上。L本人也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很多年轻人崇拜她,有些企业领导也邀请她去给员工讲课。当然,那是要收费的。
一个绝境逆袭的故事,当主人公生命的变迁由低到高的发展,固然能让你感觉到激励,但若是忽略当事人努力的细节,便是无迹可循的传说。
在我初识L时,我就能感觉到她在语言表达能力很棒,再接触,发现她心思细腻,能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而且非常务实上进。
L很喜欢看励志书籍,喜欢的歌曲都是《感恩的心》和《在路上》之类的。她看到积极温暖的句子,就会在下次交流时分享给别人。我和她通过书信、电话往来间,甚至能感觉到她正在运用某些成功学上教授的社交技巧。
后者让我感觉到不舒服,朋友间难道不应该更“真性情”一点吗?直到后来我看到L日益纯熟,事业渐入佳境,我才意识到,那不过是她“边走边学”的表现。
L的人生曾陷入无边黑暗,可是她勇于自我激励,通过学习不断强化自我能力。难能可贵的是,她愿意把她接收的积极信息分享给别人,并且按照对的指引优化自己的能力。
她格物致知,看到暖心鸡汤里有感恩,就愿意把感谢告诉别人;她知行合一,看到一则优雅的社交言行指导,她即刻派上用场,更重要的是,她从未止步自己的事业。现在的L,虽然没有挣到太多钱,但我知道,她成功了!
有效的激励必须建立在实际行动之上。除非,你从来不打算改变自己。
三.选择什么样的励志文章激励自己?
《易经》有“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千古名句,《论语》里“见贤思齐”、“不怨天,不尤人”“温故知新”一类的鸡汤短句更是数不胜数。
只是,世上不存在施之万人皆准的励志文章,只有施之万人皆准的优良品格。尽管如此,励志文章的优劣还是可以区分的。
很多只为博取浏览量的自媒体会用一些不着皮肉的鸡汤段子,有些略有故事性的励志文章通常会偷功减料,惯用的方法是——某人极度落魄至极度成功的抽象描述。
比如很多年前布莱尔当首相时,有一个知名杂志开篇短文便是写他曾经落魄街头睡长椅,然后当首相,文章末尾加一段鸡血式的励志总结;再写马云:十年前,他是骑着自行车的业务员,十年后他成为阿里巴巴总裁,中国第一首富……把人生都浓缩成了超低和超高两个峰值。
文章不足五百字,何以谈人生?和骗你无异。这个观点我曾在一篇批评鸡汤现象的随笔里说过。
相比空洞无物的鸡汤给心灵隔靴挠痒,真正好的励志文章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七七网
人们都知道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中年失聪,他“扼住命运的咽喉”,成为人们膜拜的音乐传奇。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抽象地编成一个聋子成为音乐家的励志故事,你就不会看到贝多芬曾数次经历感情挫折,不会知道贝多芬因为听力障碍在彩排时和乐团难以合拍(他自己却浑然不觉),最后被助手无奈叫停……只有遇见一段真实的人生,你才能看到艰辛、勇敢,无畏、坚持。
所以,我一直觉得,看一百篇励志短文也不如看一本质量过关的优秀人物的传记,如果整段细致入微的人生都不足以让你有动力,那短浅的鸡汤又能让你心荡起几朵涟漪呢?
以上就是七七网小编分享的高三励志:再这样读心灵鸡汤,你的人生就彻底废了的全部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从而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改变,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人。
七七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高三励志美文:俞敏洪励志演讲
高三励志美文:成功不是赢在起点
高三励志美文:扛着铁锨上大学
高三励志美文:青春千里行、梦想始足下
高三励志文章:最可怕的是,那些富二代比你还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