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6 04:35:24 | 七七网
时间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很多高三学生为了学习不惜浪费晚上睡眠时间,长时间下来反而会打乱自己的学习状态。那么,要怎么制定高三的作息时间表呢?
小编以一位人大学霸的高三冲刺阶段作息时间表为大家做参考!
6:25准时起床
7:30——11:45上课
11:45——12:15吃午饭、阅报
12:30——13:00复习数学笔记
13:00——14:15午休
14:30——17:40下午上课
17:40——18:10吃晚饭、阅报
18:10——19:20复习英语
19:30——21:30上晚自习
21:45——23:45复习政治历史
24:00上床睡觉
我严格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度过了我的高三下半期,几乎每天如此,偶尔小有微调。只用了一个半学期,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从年级25名最后成为年级第一名。
台湾歌手张信哲的名曲《爱就一个字》里面有一句歌词叫做“付出永远不会太迟”,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不要以为还有一年,还有半年,就肯定来不及了,没有的事。完全来得及,但是,这个“来得及”必须要有一个条件,就是你比别人加倍的抓紧时间,加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来得及。因为你以前没有好好学,落后了,别人以前比你用功,所以学的比你好,你要迎头赶上,就必须把一年当作三年用,这样对你很公平,对别人也很公平。
1、挤出时间
但是对我们自身来说,社会活动是不是可以做到少而精呢?上学、放学路途时间可以不可以争取利用一些呢?如果运作麻利些,或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一下,就可以把一些杂事中的时间“水分”挤出来学习。
挤时间有各种各样的挤法。有些人是随挤随学,挤出一点就马上利用起来学一点;有些人是把挤出的时间累积到一起进行学习--下午放学后、途中、日常琐事等,都抓紧处理,于是晚上学习的时间就挤出来了。这种把挤出来的时间累积到一起学习的做法是很好的。在所有的可积累起来的学习时间中,早晨和晚上的时间是最好的,因为这两段时间比校长,比较完整,环境比较安静,脑子又比较清醒,适于读书、思考、钻研问题。因此,有“一日之计在于晨”,“闻鸡起舞”的佳话;也常有“灯下漫笔”、“夜读拾零”之类的书文。
在挤时间方面,著名数学家杨乐、张广厚是我们的典范。他们为了节约看报的时间,改在吃饭的时间用收音机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并以此激励自己;为了节约吃饭的时间,他们在喝热粥的时候,用小碗喝的办法。这样的挤时间,真称得上是惜分秒、惜光阴了。
再举一个挤时间的例子。比如要开始学习了,好不容易在书桌旁静下心来,不一会儿就发现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不在手边,得回过头去找书;一会儿又发现做作业画图用的尺子、圆规不见了……这样零零碎碎地浪费了不少时间,有些比较善于挤时间的同学,在开始学习之前先把学习中要用的工具书、作业本、文具等准备得一应俱全,以免受耽误,节约出更多的时间用以学习。
小编推荐:清华北大学霸的作息时间计划表
⒉充分利用零散时间
比如,两堂课之间的课间休息,除了短暂地休息一下,恢复体力振作精神以外,可以及时地复习一下听课笔记,巩固所学到的内容,加深理解,理清线索;将一些需经常记忆、反复记忆的公式、单词等记在便于携带的小卡片上随身装着,利用排队、等车等时间空隙拿出来抓紧学习(活页式的笔记也有同样的攻效);还有人在家中盥洗室的镜子边也贴也这些卡片,一边洗漱一边学习……这种类型的事例,不胜枚举。
积少成多、积腋成裘,我们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的边角料,一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不加以利用,就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零散时间,也是宝贵的光阴,放过去了,也是“时不再来”的。让我们爱惜和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吧!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升学压力,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要经历的阶段。高三学习是如此繁重,学习压力是如此的巨大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那么,高三学生要怎么缓解焦虑的情绪呢?这种焦虑情绪会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说道一些简单的抗焦虑的方法。第一个方法是让大脑适当放松,其中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运动。人在进行思维运动时身体基本处于休闲状态,但大脑却高负荷地运动着。有效地放松方式是通过转变模式,让大脑放松身体运动起来。大脑得到适当的方式对缓解负面情绪很有效。所以你可以在晚上找一个跑步场去跑几圈。或者周末找一两个小时打一场篮球,然后洗澡休息一下。
依然是让大脑情绪缓解的方法:把声音放大,让你的声音发出来。这里有两种可行的方式。首先说说第一种方式,就是在感觉焦虑的时候,大声朗诵。把情绪投入到朗诵中听到自己的声音。呼喊本来就是动物表达情绪的一种常用的方式,因为在家里是不可能让你去大吼大叫的,社会的理性已经禁锢我们这么做。所以我们只能合理表达: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既有学习的作用,也有发泄情绪的作用。
还有一种呼喊的方法就是去郊游,或者去爬山。在山顶对着远方大声呼喊。或在原野上对着天空呼喊。这都是有效缓解焦虑的方法。
但是不是能有效解决内心的焦虑却不一定有效,因为焦虑还是需要引导的方法缓解。
焦虑有一个产生的内因,和一个外界推动的外因。如果你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影响因素是可以调整好。内部因素是自己没有明确或者合适的行动目标。
1.如果焦虑是因为感觉茫然,每天被家长催促地读书,那么就要冷静下来制定自己的目标。2.如果是因为目标太高达不到,并不是因此而焦虑就有用的,也不是放弃这个远期目标,而是用近期目标去代替它。有时制定一个长期计划,首先看到的是容易的一步步去做,会容易的多。
1、个性因素:个性敏感、过于内向、行为孤僻的学生,由于其杜交能力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不善与人沟通,遇到问题时压力和抑郁也不容易得到宣泄和疏解,因而焦虑程度高。更容易在高考这样的压力下发生高考焦虑症。
2、心理素质:虽然外部环境有诸多压力因素,但高考焦虑的最直接原因还是来自学生自身。个体心理素质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他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对压力的合理解释和调节能力、以及自我控制感和自我暗示的能力。因此,心理素质的强弱是引发高考焦虑症最根本的原因。七七网
小编推荐:应对高考考前焦虑的“七种武器”
3、期望值过高:有些考生对自己实力把握不清晰,订立了过高的目标,比如模拟考试一定要达到多少分、一定要考上某某名牌大学等不良的心理期待。那么一旦出现高考焦虑症,就会自我质疑,丧失自信心,从而一方面可能导致焦虑恐慌,寝食难安,不能安心学习;另一方面高考焦虑症可能会让考生制定更加不合理的期望与计划,让自己超负荷运转,造成身体上的损害。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七七网:www.39757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