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7 09:20:56 | 七七网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在背诵知识点时,可以发散思维,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和想象来促进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一轮复习主要是复习高中书本上所有的知识点,也就是打基础的阶段。对于高一、高二没有打牢基础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逆袭的好机会。在一轮复习中,对于数学科目,大家要注意课堂听讲和笔记,还要注意多做习题,课后做好复习。下面是数学学习技巧,供大家查阅。
(1)、注重创新题型的复习。如统计概率题目,由于试题与实际生活为背景,创新性极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尽管背景花样繁多,但是本质上还是概率。建议考生加强读题、审题及分析解题的能力。
(2)、注重知识交汇处的复习。比如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考察,三角函数的性质与解三角形的综合考察,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考察等,建议考生多练习此类题目,了解内在知识点的练习与逻辑结构。七七网
(3)、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如在解析几何题目中,由于运算量比较大,需要较强的运算能力,建议考生复习时,要保持定期、定量的运算,保持计算热度。
(4)、压轴大题的难度,依旧延续高考新要求,难度降低,但此题目不要“轻言放弃”。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在加大导数的基础题型复习的同时,也要加大导数的复习难度,只要复习到位,这道题得满分还是有希望的。
(5)、重视解答题的书写规范,每道解答题都会有一个相对规范的解题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同学在平时做练习时养成一个好的书写习惯,这对我们在高考中取胜至关重要。
(6)、注意考试时间安排,客观题该用多长时间,主观大题需要留多长时间,都要在下笔前规划好,争取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最多的分数。
高三第一轮复习,主要就是过课本、学基础,练习的题目不会太难。
但是做为高三学生,同学们在课堂上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会、能听懂,就可以不认真听或是完全不听老师在讲台上说些什么。
课堂学习永远是最关键的,而且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老师会仔细而透彻地讲解高中所有的知识点,帮助我们在复习中理清脉络,构建起知识体系,还会讲到一些解题方法。有时候会在复习知识点时讲到,有时会在讲解某个题目中讲到,对于这些内容,我们是必须要全神贯注地去听、去理解的。
比如习题讲解课,老师每讲到一道题都会仔细分析题干、引出思路,然后才会开始写板书,并逐步为同学们分析和讲解。可是在老师分析题干的时候,很多同学就有些不以为然,专门坐在那里等着老师抄板书,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因为我们解答一道题目,最重要的不是求解过程,而是审题和分解题干的过程。对于高考数学题来说,不管是基础题还是解答题,或者说压轴题,每一道题实际上在高中数学课本上都能找到踪迹,或者说找到最基本的知识点、公式和原理。
做好了课本上的例题,按部就班地将解答题分解为基础例题,然后凭借自己对于课本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就能快速并准确地解答出试题,哪怕是压轴题。
所以说,那些在课堂上只顾埋着头抄老师板书的同学,就算是抄下了这道题目的解答步骤,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也不会做。因为你只是知道了一道题目的解题步骤,却并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懂类似题型的审题、分析和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