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7 07:57:19 | 七七网
高三地理学习技巧选择题常用排除法,非选择题则在作答前列出思路和模板,再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思路清晰。灵活应对,高考题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切忌盲目地将之前做过的类似题带入,用对待新面孔的方式对待每一道题,从新情景、新材料中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高三地理学习技巧:以“树枝叶”思维构建知识体系
地理学习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建构知识体系。以“树枝叶”的思路以“雨元素”为例做一个具体示范:
树干:雨
枝干:
1.雨的基本要素(叶:水、凝结核、遇到更冷的气流,更低的气压);
2.雨的类型以及产生原因: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叶:基本要素+地形抬升),台风雨;
3.雨的影响:全要素(叶:对地貌,土壤,大气,植物,人类活动等);
4.不良影响的应对措施。
建议同学们用树状图描绘一下,思路便会清晰许多。
高三地理背诵时可以背知识点的简称,当然这个在学校有很多地理老师也都教授过,比如说农业自然区位因素:气地水土生(指的就是气候,地形地貌,水源,土壤,植被);划分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是大阴贺巴冈(指的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水文特征是量位沙冰汛(径流量及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等。
高三地理学习利用地理技巧。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记忆方法在地理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训练其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
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先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等记忆法,都是些很成功的记忆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及时复习和练习。遗忘总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知识只有在运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适时、适当地进行适应性练习,在地理练习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强化记忆,不断增强学习地理的能力。
高三地理答题模板有哪些,怎么答题好,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
怎样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七七网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熟悉课本
学好地理最主要的就是要熟悉课本,地理当中有很多的知识都是和书本有关的,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不太注重地理课本,指向去做题,这样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只有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提高自己的成绩。
熟悉地图
地图贯穿地理整个知识点,地理当中的大部分题都是和地图相关的,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有很多的老师就说,只要你把地图掌握清楚明白,你的地理分数已经在70分以上了,由此可见底地图的重要性,我们要想学好地理,必须有固定的时间去学习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