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7 05:43:04 | 七七网
高考所选取的文言文虽来自课外,知识点却均出自课内。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知识点零散,但如果善于分类,善于总结,并且活学活用,就一定能够“课内开花课外香”。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总结,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记忆。当你读到来自课外的一些文段时,就不会感觉陌生。
对于语文基础,例如字音、字形、成语,我是这样复习的:先做近十年此类型的高考真题,从中摸索出规律,了解高考在这方面考查什么内容,以怎样的方式考查,分析之后,再做全面的音形练习。
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所以要多读、多背一些比较优秀的文言文作品。首先对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言课文一定要能够背诵,其他课文也要熟读,并要特别留意课本上的注释和一些关键字词,掌握相关知识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平时还可以多读一下《古文观止》等一些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著作。
对于作文,方法是“拿来主义”。平时非常注意阅读一些有名的书刊、文章,像《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读者》、《青年文摘》、《作文与考试》等期刊,以及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并随时把其中优美的段落和句子摘录在一个本子上,早读时就拿出来背一背。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并拓展你的想象空间,在写作文时,就可以借鉴他人,化为己用,帮助你写出比较优美的句子。
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
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即使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可以是分门别类的对知识的整理,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高考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可能很多200分的考生早已经放弃了,三年都没学好,最后一个月逆袭简直是笑话。要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奇迹。
高考前二三百分还能挽回吗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想要考五六百分或者上一本,那是不太现实的,但是要想努努力,考个要一点的专科甚至是读个一般的本科,还是有希望的,事在人为。
高考要想逆袭并不容易,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有抗压能力。首先要知道自己哪科比较好,能多考些分数,再提高一些,把它变成优势学科,实在学不会的可以放弃。
分析现有分数是哪些科目、哪些题目获得的,然后重点抓基础,难题可以不做,简单题会的尽量不错。然后再语文和英语作文上多拿些分数,这个不会可以找老师指点一下,前提是自己先写一两篇作文或者直接拿考试卷子请教老师。作文是可以指点,也是速成提分最快的,不会就被一些好的模板,模仿去写。
文科类的东西都有一些现成的答题技巧和总结的答题模板以及套路,可以直接拿过来看,自己仔细研究,然后通过做题去验证揣摩,感觉实用就背下来用。理科类的东西就是理解,背了也没用,懂思路就会做题了,实在不会大题就写公式。
点击查看:高考最后一个月逆袭七七网
最后一个月差生如何逆袭
最后一个月时间虽然短,但也一定要利用好了,否则一个月转瞬即逝,白白浪费就可惜了。高考前心态特别重要,绝大部分考生都认为一个月学不了什么东西,复习也不会提高分数,这是一个特别错误的想法。以前我也曾这么想过,可高考后室友的分数证明了我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文科生可以利用一个小时去背考试大纲里的一章节知识点,理科生则可以利用一个小时去做一个考点的练习题,而一个月是很多个小时组成的,就算不能把所有的知识学完。高考重点知识总能学个七七八八吧,况且也不是所有知识都完全陌生。
最后一个月可以分科分题型去做,哪些题目是努努力就能做会的,要争取一下,怎么学都不会的就放弃。挑挑拣拣,高考分数提高100分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你是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去学,而不是什么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