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3 05:58:42 | 七七网
确实,学生的努力是一方面,而了解政策解读分数线,然后报考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关于高考成绩的各种“线”,常常让作为门外汉的家长摸不着头脑。那么,这几种线都是什么呢?
1、全省最低投档线——省控线
我们都知道,每个考生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本省的同学,因为每个省都会根据当年的考生的成绩水平和国家下发的招生计划进行综合考量,然后确定一个最低的成绩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省控线,只有高考成绩达到这个分数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各大高校调取档案,选择录取。
2、不同水平高校的最低投档线——批次线
对不同水平的高校来说,省控线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常常听到的一本线、二本线、三本线和大专线就是四种不同的批次线。一本线就是想要上一本院校,或者是就读一本专业最低的提档分数,要求二本,三本和专科线也是一样,它们都是省控线的分类。
3、最特殊的分数线——提前批
提前批与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是并列关系,录取时间通常早于其他批次,因此被称为提前批。通常情况下,对于军校、医学等等特殊行业,会有提前批,而提前批对学生的成绩要求也比较高。但并不是所有省份都有提前批考生在报考时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所在省份的省控线分类。
4、似是而非不确定的分数线——模拟投档线
顾名思义,模拟投档线就是在正式投档之前进行几次模拟,然后根据招生计划进一步确定招生人数。值得注意的是,模拟投档线与正式投档线之间可能会有差别,因而不能够将模拟投档线作为录取的最终标准。除此之外,模拟投档线仅适用于一些特殊招生,例如各大院校的自主招生,或是农村专项计划,在艺术团招生中也存在模拟投档线。
5、进入该学院的最低标准——院线七七网
我们都知道,专业附属于相关学院,而相关学院附属与相关学校。想要进入某个专业就读,一定要先通过学院的分数线才可以。为了保证学院学生的专业水平,通常高校的学院都会划出一个自己的院线。同一个学校,不同学院的成绩相差,可能非常之大,有时甚至高达几十分。
6、进入该专业的最低标准——专业线
同一学院不同专业之间也有所差别,当考生分数高于院线而不达专业线时,也不会被目标专录取。但是此时,如果考生在报考时选择了服从调剂,则有可能被调剂到该学院当年没有报满的专业。
7、线差
这个在志愿填报时也是可以参考的一个数据,但是很多家长和学生根本不知道线差该怎么算,其实有一个公式,可以用学校录取平均分减去批次录取线就可以得出。
以郑州大学为例,去年理科的录取分数线是626,河南省的一本线是544,那么线差就是626-544=82分。可以通过线差,快速判断学生分数处于什么层次,便于选择学校。
8. 专业级差
这是一种专业分配方式,假设学校规定专业级差是“3211”学校给学生分配专业的时候,如果学生报的第一个专业分不够,那么就把学生总分减去3分,看第二个专业,第二个专业分数还不够,就减2分,依此类推。建议:如果报考的学校是这种专业分配方式,第一个专业一定要稳妥选择,避免专业调配!
每年的高考分数线都是依据人数来划定,教育部组织高校召开招生大会,一般选在分数出来后,然后教育部给各大高校分配招收学生的名额,各大高校计划招生统计完成后计算总人数。
然后在全省按照考分的大小进行排名,当排名完成后,根据招收人数从前向后数,数到招收名额满时,最后一个学生的分数就是这一批次的分数线。
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院校投档分数线、专业录取分数线。录取线即招生院校按计划录取完成后的最低分数线或者是分专业最低分数线。
1、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就是常说的一段线、二段线,是根据全省招生计划,结合考生的分数,按照1:1.2的比例划定的,简单来说,就是本科计划招录100人,实际按前120人的成绩划定入围本科报考资格的分数线。这一分数线会与高考成绩会同时公布。这条线决定了你能报考本科还是专科。参照这条线还可以大致明确自己可报考的高校范围,比如山东考生要报985/211大学,按以往经验,成绩要高过一段线120分以上。
2、院校投档分数线,这是你在划定的批次内报考具体院校时对应的最后一名录取的分数,也就是这所院校的最低投档分数线,是通过投档录取实际形成的。正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把各高校2-3年的投档线,通过科学的方法转换为当年的等效分(或叫同位分),来分析和预估所报考院校今年的投档线,再结合自己成绩以判定自己报考这所院校能否被提档。这是我们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
3、专业录取分数线。这是院校按照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专业录取规则,为进档该校的考生分配专业,每个专业分配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就是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它和院校投档分数线一样,也是通过投档录取实际形成的。每个院校在不同的省区招生有多少个专业,就有多少条专业录取分数线。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方法转换等效分的方式预估自己的能被什么专业录取,是填报志愿专业的重要参考。
志愿填报首选城市,不是学校、更不是专业:为了四年甚至更久的生活,为了谋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请记住,志愿要一定首选城市。城市的选择必须和家庭情况相互配合,考生应接纳但不盲从家长建议。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高分者城市选择中必选“北上广深”,低分者则应当选择省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再次是临近省份经济发达城市。
重院校、轻专业,是错的,重院校、轻专业,是贻害无穷的馊主意。分高者,应该“重院校、轻专业”。报考6类及以下院校,应该“重专业、轻院校”,按照专业技术配比志愿与高校,找到就业前景最优的志愿填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