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9 07:12:09 | 七七网
高一,高二学的不好,现在高三想学习的同学一定会问,高三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小编只想告诉你:来得及!只要你想要学,从今天做起,从这一刻做起,就真的不晚!
1.确切地说来得及,但至于是否能考上一所不错的本科,光有勤奋不够,还要有不错的自身条件,学习方法和效率甚至高考卷以及智商都会有影响。
2.我读高三时,誓师大会在距高考100天的时候,当时讲了一个故事,99天学会网球。(具体不记得了大概就说一个少年用99天学会网球并打败某位大神吧)于是我们班一个成绩中下等的同学回去后便在桌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99天可以打好网球,我99天可以考上本一!(这里要说一下背景,以他当时的成绩可以考一所一般性的本二)然后他就在这99天里逆袭了,高考时一举考下全班前十,分数超本一线14分,进入了一所211。
3.会的,亲身经历。我现在大一。高三第一轮复习只要抓的好,前两年挖的坑就能完美填上。不要气馁,没问题的!高三所谓的认真学习指的是认真的态度。方法不到位再怎么认真学都是没用的,压力么,我学的时候感觉只想着学,也没想那么多了。质的飞跃来自于真正的静下心来,当你不再只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接近你想要的状态了。
1、“高原现象”又称“瓶颈效应”。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很多同学都说,遭遇了学习瓶颈。
2、“舌尖现象”。高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也可能看见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
3、“克拉克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考前准备充分,对某些考试内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场,特别是到了高考这样的重要时刻,却发挥失常,往往表现为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脑海里似乎一片空白。此即为“克拉克现象”。
小编推荐:高三一年文科生努力来得及吗?
4、“心理饱和现象”。进入高三,大多数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为了这一目标,不再参与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由于活动单一,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饱和现象”。
5、“阴影缠绕现象”对结果成败的过份关注,结果却让人失望。无论是平时的小考还是大考,过度的关注成绩,如果考不好了自信心受搓,长期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种现象暂且称之为“阴影缠绕现象”。
高三一轮复习需要重视基础,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按照老师安排的复习进度进行认真复习,熟悉并掌握教材知识点。学过的知识,要想巩固和提升,需要通过适当训练来实现,在做题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想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内容源于课本教材,考试形式灵活,考试覆盖内容广泛,因此,一轮复习中,我们应当始终以课本为主,具体实施:
(1)回归教材:
引导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课前复习高一、高二学过的课本知识,教师带着学生从课本中把考试的重点、难点梳理出来,这个阶段重点进行“双基回顾”。
(2)拓展归纳:七七网
演绎归纳重点知识,形成系统思路,运用课堂训练形式,联系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进行知识的“课堂拓展”。
(3)课后精练:
每节课后进行作业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对常考、常错知识点精讲精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4)统练测考:
每一章知识复习完以后,每班可以针对性进行统练测试,每一个阶段复习完以后,全年级组织大型考试。教师在选题上重视基础考察的同时,还要重视能力的考察。
搞好知识复习,继续狠抓基础知识
⑴按高考考点复习。弄清每一考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或原理,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
⑵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或从新的角度整合知识体系等。
⑶把握重点知识,包括高考重考点、易错点知识。
⑷增添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知识的变化。
重视课堂教学,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⑴复习课要落实到题目,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⑵课堂讲解要精讲,不宜过多过细。
⑶课堂上老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用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⑷课堂教学一定要形成师生互动。
精讲精练,提高考试做题的能力
⑴精选试题。
⑵训练要限时、定量。
⑶强化对审题规范、答题规范、书写规范的要求和训练。
⑷搞好跟踪训练、变式训练。
加强高考研究,特别是近几年xx高考真题及xx、xx等具有探索性、引领性的高考好题,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