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7 19:11:07 | 七七网
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年江苏公布高考志愿填报时间,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2022年江苏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江苏:第一阶段:6月28日至7月2日,填报本科院校专业组志愿;第二阶段:7月27日至28日,填报专科批次院校专业组志愿。
高考怎么投档最安全
高考投档对于考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因此大家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仔细。考生需要注意平行志愿的填报,需要注意的是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也不是平行录取。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有自然顺序,并不是只要成绩达到所填报的4个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条件,就可能会被4所平行志愿院校同时录取。而是只要考生档案投到一所志愿高校后,其他志愿就不再检索,对每个考生而言投档录取机会仍然只有一次。
另外,最好将服从调剂勾选上,服从调价有两个层面,一是学校服从,当所填的各个志愿学校都未录取你时,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院校;二是专业服从,当你的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填的各个专业均未录取时,你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考生如果确认“服从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
报志愿要综合考虑和研究很多因素
在有限的选择中,去选择更适合潜能发展的专业,这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另一方面,虽然不能进入符合自我潜能发展的最佳专业,但如进入相近专业,同样为今后的最佳专业方向的发展打下基础,再通过考研、读博得到修正。
庭经济困难的考生,一般要考虑选择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或奖学金、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而把其他因素放在其次。
志愿填报过程
1.网上填报志愿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1)查阅网上填报志愿公告、招生计划和高校招生章程,记录拟报考高校和专业的代码、录取规则等相关信息;
(2)登录填报志愿系统,按要求和规定上网填报志愿;
(3)不断查看动态排名和各高校阶段性填报情况统计信息,视排名情况修改志愿。
有关上述三个步骤更详细的内容,参考《2022年内蒙古普通高考考生网报志愿视频培训教材》。
2.符合填报条件的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填报志愿。为防范招生中介机构或他人违背考生意愿代替决定补习的考生填报志愿,此类考生可向旗县招生考试机构书面提交《自愿放弃填报志愿权利的申请》。旗县招生考试机构在办公平台上提交信息、打印确认表,并交考生本人签字确认。确认后,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禁止以该考生身份信息填报志愿。
网上填报志愿过程中,考生在本人分数段填报志愿结束时刻前,可向旗县招生考试机构申请打印《志愿确认表》。《志愿确认表》一经打印,其志愿信息将不得修改,录取时将按此志愿参加录取;未打印《志愿确认表》的,将按数据库中存储的考生志愿信息参加录取。
3.当次填报志愿全部结束后,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按规定进行投档。本次志愿录取结束后,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根据生源情况确需再次填报志愿的,则网上公布剩余招生计划和相应填报志愿的公告。
2022年江苏高考志愿填报要把握好五个步骤,分别是吃透江苏的招生政策、根据水平为自己先定位、综合各类因素圈定高校、结合兴趣明确专业方向、熟悉院校专业录取规则,江苏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步骤如下:
第一步 吃透江苏的招生政策
一定要先熟悉今年的高考新方案,将这个政策搞清楚,比方说,录取时高校会对考生的选测科目提出要求,而且不同的高校要求并不同。即便是同一所高校,不同的专业类别对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也不同。
此外,平行志愿也是家长和考生必须认真理解的一项政策,要明白平行志愿也存在风险,几所院校志愿之间必须拉开一定的梯度。
第二步 根据水平为自己先定位
通过高考前的模考或者是高考估分,考生大致能达到什么水平,应该心中有数了。董博解释,比方说,考生能够达到本一、本二、本三或是专科线。如果说,应该能达到二本线,那考生和家长的目光就集中在这类院校上,进行集中了解。
第三步 综合各类因素圈定高校
如果圈定了某一批次的院校,这个范围还是很大。考生和家长得再缩小范围,集中挑选一些高校。从往年情况来看,江苏考生比较看重高校的地理位置。南京地区的高校就更受欢迎。当然,这种恋家情结其实也并不提倡,考生和家长不妨把目光放长远,外地也有一些不错的名校。
再如,选择高校还可以结合考生的专业方向来看,如医药类专业,那就集中了解医学院校了。
第四步 结合兴趣明确专业方向
高校设置的专业五花八门,考生和家长们都看花了眼。考生得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致确定一个专业类别,是选工科、理科,还是文科、经济类。七七网
然后再考虑一下自己将来的打算,如果想本科毕业就工作的,那就挑一些就业率高、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想继续升造,就看看哪些专业有硕士点、博士点。
第五步 熟悉院校专业录取规则
选定了一批院校和专业后,就得对这些院校和专业进行详尽的了解。院校的招生简章、录取规则都得仔细阅读。此外,还得了解一下打算报考的专业内涵,如学习课程、就业去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