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7 11:39:03 | 七七网
到了高三,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但是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的,不少学生进入高三之后就出现了心烦气躁学不进去的问题。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怎么解决高三心浮气躁的问题吧!
第一、要与同学处好关系,保持良好心情
首要的第一点就是与同学一定要处好关系,保持自己心情的舒畅。毕竟学习是一种心情,人在高兴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人在沮丧心情最坏的时候,根本学不进习去。比如,今天下午你跟同桌因一点小摩擦或是小误会发生了口角或是矛盾,气的翻白眼,那么你们两个人今天下午的学习将化为泡影,两败俱伤,谁也学不进习去。如果是有一件愉快的事情,你们彼此分享都很高兴,彼此鼓励且关系很融洽,那么你们两个人的学习效率都很高,且越高兴就越学习有劲头。
第二、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文武之道,贵在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才能不为学习所累。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都要安排妥当。我们不妨制定一份符合自然规律,适合成长需要的作息时间表(在大多数情况下,学校制定的作息表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适合同学学习生活的)。这样上课期间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不心猿意马,不在语文课上想数学,也不在数学课想化学;课间主动休息,多到室外活动,让眼球放松,更让脑子放松;回家复习作业文理搭配,错落有致,按部就班,早睡早起,保证一天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遇事沉着冷静,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止有度,行止自如,浮躁之心自然就消失了。
第三、要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与好的学习方法
要想静下心来学习并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耳、眼、脑、口、手并用,勤练习、多质疑、勤思考、重归纳、多应用,要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1、听不进父母、师长的劝告,怕听父母讲话,更怕父母的话题提及学习、高考,把父母的关注看成是自己心理压力的的来源。
2、拿起书本似乎觉得什么都会,一目十行,半小时可以读一册书。合起书本,头脑一片空白,又觉得什么都不会,沉不住气,更静不下心。
3、自习时容易分散精力,不主动克服困难,坐不住。总有原因下位,出教室,找问题与同学讨论。
4、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敏感,特别在乎别人的言谈与评价。
5、精神委靡,听课精力不集中。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声音或大或小,或尖或细。把听课的乐趣放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上,否则我行我素。
小编推荐:高三心烦浮躁怎么办七七网
6、做定时练习没有整张试卷的感觉。难题不想做,不试着去从各方面去思考,不努力从课堂上、从已往练习中去寻求突破口。要么问同学,要么随手一丢。容易的题目只想一下子就得出结论,不完善过程,答题不彻底。
7、总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在大脑中把高考日程提前,虚拟考试结果,过早地预支痛苦。一看时间就急躁,一看书就睡觉。
高三一轮复习需要重视基础,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按照老师安排的复习进度进行认真复习,熟悉并掌握教材知识点。学过的知识,要想巩固和提升,需要通过适当训练来实现,在做题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想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内容源于课本教材,考试形式灵活,考试覆盖内容广泛,因此,一轮复习中,我们应当始终以课本为主,具体实施:
(1)回归教材:
引导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课前复习高一、高二学过的课本知识,教师带着学生从课本中把考试的重点、难点梳理出来,这个阶段重点进行“双基回顾”。
(2)拓展归纳:
演绎归纳重点知识,形成系统思路,运用课堂训练形式,联系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进行知识的“课堂拓展”。
(3)课后精练:
每节课后进行作业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对常考、常错知识点精讲精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4)统练测考:
每一章知识复习完以后,每班可以针对性进行统练测试,每一个阶段复习完以后,全年级组织大型考试。教师在选题上重视基础考察的同时,还要重视能力的考察。
搞好知识复习,继续狠抓基础知识
⑴按高考考点复习。弄清每一考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或原理,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
⑵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或从新的角度整合知识体系等。
⑶把握重点知识,包括高考重考点、易错点知识。
⑷增添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知识的变化。
重视课堂教学,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⑴复习课要落实到题目,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⑵课堂讲解要精讲,不宜过多过细。
⑶课堂上老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用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⑷课堂教学一定要形成师生互动。
精讲精练,提高考试做题的能力
⑴精选试题。
⑵训练要限时、定量。
⑶强化对审题规范、答题规范、书写规范的要求和训练。
⑷搞好跟踪训练、变式训练。
加强高考研究,特别是近几年xx高考真题及xx、xx等具有探索性、引领性的高考好题,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