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4 03:04:09 | 七七网
高三直接考专科是可以的,通过参加高考,然后填报大专志愿,进入统招大专学习,毕业之后就可以拿大专学历。通过高考是获得大学毕业证最直接的方法。
高三直接考专科是可以的,通过参加高考,然后填报大专志愿,进入统招大专学习,毕业之后就可以拿大专学历。
专科是比较容易考的。大专属于大学专科学历。大学专科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另外,大专院校的考生还可以通过参加专接本或普通专升本考试,升入全日制本科院校继续就读本科。
通过普通高考、高职单招、自考、成人高考等方式考取专科证。
1、普通高考考专科
高中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考进入专科学院,专科生毕业后获得专科毕业证书,取得专科学历,这种学历也就是全日制大专,这种方式取得大专学历,同等学力参加工作,用人单位认可度最高。
2、高职单招考专科
高职单招和统招区别不大,只是招生院校少一些,取得的学历和统招方式一样的,这类方式主要针对的是中专生,中专生可以通过高职单招的方式,进入高职院校,毕业后取得大专证书。
3、自考考专科
自考也就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选好学校和专业后,考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进行知识学习,然后参加自考考试,在规定是时间合格完成专业全部课程,就可以申请毕业,拿到大专证,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人群主要以上班族为主,注意下,参加自考的话,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且自己学习时间零碎,如果不用心的话,很容易挂科,挂科就需要补考,不仅要花钱交报考费,很可能会延迟毕业。
4、成人高考考专科
成人高考是指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这种考试难度不高,比较容易通过,但是招生院校都是采用“宽进严出”的方式,如果进入学校后,学生上课方式比较自由,每周上课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需要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如果不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参加学科考试很容易就不及格,这样就需要重考,重考次数多了,就会造成毕业时间推迟,另外这种方式拿到的大专证书认可度不高,找工作优势不明显。
5、远程教育考专科
远程教育也就是网络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教学方式进行上课学习,这类学生主要是以提升学历为主,但是大专证含金量不高。
6、电大考专科
电大专科(开放教育)更容易一些,毕业证很好拿,并且学历可查询,但是用人单位认可度很低。
同样的高考,却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压力,有的同学基础好,可以轻松的应对高考,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就会感觉到“压力山大”。那么,高三家长怎么为孩子减压呢?
1.为孩子打气。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温习功课,相互讨论、切磋,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当孩子情绪有变化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战胜暂时的困难,最后赢得比较满意的考试结果。
2.给予赞美和肯定。家长平时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这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段时间,孩子可能会有一些焦虑情绪,家长这时不要明显地流露出过分的关注和担忧,这样容易使孩子的焦虑扩大而变成压力。
3.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试着放下担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时间陪孩子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比如到公园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甚至看看电视,让脑筋稍微休息休息,这对应付考试都有帮助。
一、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做哥们,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听听孩子在高考问题上有哪些焦虑,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顾虑和压力。在注意倾听的同时还要注意多观察孩子的举动,真正走入到孩子的内心深处,让孩子找到停靠的港湾,像闺蜜一样无话不谈。这样,家长朋友们才能针对自己孩子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们纾解心理压力。
二、跟孩子讲讲自己的经历
理智地说教不是所有高考孩子都愿意接受的事情,对于高三的孩子来说,大道理都懂,重要的是家长如何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自己的经历中明白,虽然年龄差是真实存在的,但自己并未与孩子脱轨,类似的问题在两代人身上重演。然后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化解苦恼、释放压力,这样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听到孩子最真实的声音,同时还能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孩子坚持走下去,因为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七七网
三、关注孩子成长的点滴
临近高考,孩子压力大是在所难免的,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项目,放松心情,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最后一周内陪孩子钓钓鱼、下下棋、跑跑步等,但要保证高考时间点做模拟题,此时切记不要过度关注答题的正确率,否则会影响考试心情。
四、帮孩子准确定位
高三学子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给自己准确定位。当前,高三第一学期即将结束,每名学子都经历了大大小小几次考试,家长要指导孩子结合几次考试成绩和往年的升学率确定自己的综合排名,然后根据排名情况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并确立合理的高考目标。如果考生目标定的过高或对自己的实力评估过低,就会增加焦虑情绪,从而产生备考压力。
小编推荐:高三家长帮孩子减压的几种方式
当前一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考高分、上名校,提出了“非名校不读”的奋斗目标,这就完全忽视了孩子的知识和能力底数。合理的目标才可以促使个体发奋图强,目标过高或过低都没有任何激励作用。如果孩子长时间受到不切实际的“高目标”暗示,自己又不具备实现“目标”的水平,就会倍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