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2 13:42:28 | 七七网
经常有家长问,孩子升入高三,我们该做哪些事儿呢?结果却是,看热闹的多,真正做到的少。那么,高三家长要做些什么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把学校的事儿当“工作”
高三家长,要有两份工作意识。一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份是孩子学校的事,工作再忙,应酬再多也不能轻视学校的事。把学校的事儿当工作,这一比喻不一定恰当,但孩子升入高三后,家长就要马上进入状态,要了解学校高三一年的安排、教学进度,有几次大型的考试,每次考试内容,比如是阶段性考查,还是综合性训练,是校测,还是区(县、市)里统练。您也许会问,上哪儿去了解这些呢?其实这些安排很多学校在家长会上都会向家长说明,因此,家长会一定要准时参加,认真对待。
高三的家长会不同于高一、高二,不能把了解孩子的学习当唯一目的,随着高考的进程,学校还会公布与高考相关的各项政策、信息。如果因为您未能参加某次家长会,疏忽和遗落了重要的信息,就可能耽误孩子的前途,或丢掉一次机会。参加家长会除了要仔细记录重要信息,还要主动和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绪状态。
2.了解高考那些事儿
有些家长从孩子高一、高二时就关注相关信息,到了高三就对高考政策了解得很深入了,但是大多数家长进入高三才开始关注高考那些事儿,逐渐熟悉了解高考。比如知道高考什么时间报名,什么时间体检,有哪些特殊招生考试、什么时间填报志愿等等。去年我们给2013年的考生家长提供了一份高考月历,让家长可以清晰地了解孩子高三这一年要经历什么。接下来,高老师博客还会针对每一时段的特定“考事”撰写相关博文,和新高三家长们分享。
虽然不是每件“考事”都与每个考生有关系,但是您对政策了解得越多,吃得越透,越能帮孩子抓住机遇,将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更能得心应手。高考就像接力赛,一棒落后,下一棒追起来就更难。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了解已经不早了,家长应该尽快进入角色,当好孩子的参谋和向导。
3.学会判断高考形式
了解政策,收集信息也有讲究,不是所有的信息不分主次全部收入囊中。要做有心的家长,面对海量的高考信息要会取舍,会筛选,最终整理出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比如,了解今年本地区的考生人数、计划录取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各批次控制分数线、各批次录取考生人数、各院校提档线,以及孩子所在学校、区县的本科升学率,孩子目标学校和专业的情况等等。七七网
收集和参考今年的信息,不仅能让考生家长心里有数,还可以预测明年高考形势和孩子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的高考相关政策都会些变化。家长收集的有用信息越多,对判断来年的高考形势会比较有利。
4.当好情绪稳定剂
孩子上高三了,家长们都会怀着与孩子共同奋战高三的决心。但每天把成绩、分数挂在嘴边,常常不由自主的嘱咐、询问,会让孩子和自己都深陷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之中。稍有哪句话孩子听不顺耳,便成了***,引起家庭矛盾,亲子冲突。曾有家长和我们说,“孩子上高三后,脾气一天天见涨。我几乎不敢和她说话,生怕哪句话说不好她又发脾气!”
高三家长不能当孩子情绪的晴雨表,要做情绪的稳定剂:少说多听,少指教多鼓励。心理期望值要恰如其分。遇到孩子成绩突然下滑、早恋等特殊情况一定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必要时采取冷处理。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港湾,让孩子感受到一个慈祥、平和、善解人意的父母的爱。
一位“状元”家长说:“我从来没有给孩子定一个很高的要求,他要考什么样的学校、要考多少分,我只是尽我所能,每天都能听到他的笑声。”
1.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切不可唠叨,唠叨反而让孩子更烦躁,更谈不上静下心来读书;孩子在家时,要保证家里的安静。
2.合理安排饮食营养。学生们复习任务繁重,大脑处在高度紧张状态,身体能量消耗多,食欲往往不佳,再加上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抗病能力降低,很容易生病。因此,安排好这个阶段的饮食营养,对保证考生的身体健康和使大脑处于良好状态极为重要。若食欲过差,可适当服些多维葡萄糖,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
3.指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是树立自信心。在考试中保持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和忧虑感,以泰然自若的心情去应付各种考卷、各道试题。
二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对于临考的学生来说,应根据自己的作息习惯,调配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在考试过程中,应保持镇定情绪,看清每个题目要求后,再动笔作答。遇到难题不必惊慌,要充满信心,冷静思考。
小编推荐:家长给高三学生的励志寄语【精选】
三是降低期望值,量力而行。临考前确定目标非常重要,一定要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与实力确定可达到的目标,切勿期望值过高。以往高考中,不少考生不考虑自己的实力,盲目乐观,不切实际地将目标定得过高,结果上考场一拿到考卷发觉差距过大时,顿时心慌意乱,焦虑不安,并且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
即使平时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备考中也会有一定的烦恼。常常困扰自己的也许就是所谓的备考中遇到“瓶颈期”了。那么,高三如果学不进去要怎么办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身体因素
上面也提到,人不是机器,既然是人,肯定有疲劳期,在备考中,当你疲劳期到来的时候,“瓶颈期”往往也到来了。成绩优秀同学,有几个不是努力得来的?既然是努力得来的,在备考过程中,不敢懈怠,有的学生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时间,舍掉了体育锻炼,甚至舍掉了休息,还有的带病坚持,这样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中,身体肯定会吃不消。所谓“朽木不可雕也”,当你身体垮了,变成了“朽木”你还能做更多你想做的事情吗?因此说,考生要抽出时间锻炼是必要的,特别当你觉得疲惫的时候,学习因为身体疲惫而不在状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调整休息。
心态因素
做好学生时间久了,于是对自己要求更高,特别是在重要大考的时候,对考试抱有更多的期望,这样一来,往往会给自己增加很大的压力,背着很大的压力考试,发挥不好也是正常的。在随后,当自己在考试中,真的不能正常发挥的时候,自己对自己更加不满意,背着很大的压力复习,同时对下次考试也抱有很大的期望,下次考试还有可能考不好、、、既然是优秀的学生,重要的是赢得高考,在平时出现一些不足是好事情。现实中也有一些家长看不得孩子某次考试考不好,家长比孩子着急,然后把压力强加给孩子,所以每年都有学生请我帮忙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性格因素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别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少有在想法“随波逐流”,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足的一面,当一些事情把你不足暴露在面前的时候,有人不愿意承认,也有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等到最后证明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存在错误的时候,往往都晚了。因此优秀生也要全面的认识自己,理性看待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常有学生拿着作文和我一起讨论,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很好,可是老师没有给高分,自己很不服气,当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很多时候,把道理说通了,他们还是接受的,但是接受容易,改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毕竟是性格的因素,现实中一些学生如果是性格因素导致的“瓶颈期”,要想逾越它难度会大一些。
习惯因素
这点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习惯方面,二是考试习惯方面,既然是“瓶颈期”,我们讨论的主题又是优秀的学生,那么在学习习惯方面,还有考试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良习惯应该很少,但是往往就是这很少部分的问题,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影响。建议考生和将平时复习和考试联系起来,通过平时复习来预测考试方面的问题,通过考试中暴露的问题来联系平时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我对一些学生说,如果你平时做十份模拟卷,都一同样的一种方式做的话,那么对你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当改变的东西你还没有去改变,甚至还没有去发现。
备考方向的因素
平时备考的内容与考试的内容有差别,例如这几年北京卷文综,很多平时优秀的考生考不出理想的成绩,那么在平时的复习中也是如此,你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有可能就是你准备的方向与考试要求的方向不一致。现实中,很多学生适应了平时模拟卷,却适应不了高考卷,有的学生不适应平时的模拟卷,却在高考中考得很好。当然,以高考为复习的主线不能动摇,建议考生们适当多做一些真题,特别是质量高的题目。
1、“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根源: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
这类高中生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根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需要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潜能优势。
2、“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啥而学”——根源:目标不明确
这类高中生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是为父母、为老师、为考上好大学而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需要明确目标,帮助其专业定位,给他看得见的未来,才能重新唤起学习动力!
3、“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根源:学习技能低
这类高中生的学习技能发展滞后,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任务经常完不成、容易陷入书山题海、产生知识漏洞。急需提升如:学业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课堂学习效率、各学科学习技巧等学习技能。
4、“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根源:认知能力低
这类高中生与学习有关的基础认知能力,比如:工作记忆能力、思维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这些能力有一项不足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且高中生尽管在学习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获甚微,还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并且这类问题不容易被发现,无论是高中生自己,还是教师。
小编推荐:学习没有动力就来看一遍
5、“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法学”——根源:情绪不稳定
这类高中生容易受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比如常见的考试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性差、厌学、抑郁等等,这些困扰过度地消耗了高中生的心理资产,纵使潜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发挥,最终学习也受到严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