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择校择专业8大问题,你知道吗?
在考研的每一个阶段,非全日制研究生都会有不同的困惑和疑虑。而在备考最初期,非全日制研究生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专业、学校的选择。那么,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择校择专业8大问题,你知道吗?
据在职研究生教育网了解,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它包含的人群针对的是全国人民,也就是说专科生、本科生、在职人员都是可以参加非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下列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一、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校有哪些指标?
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内部指标,一个外部指标。内部指标其实就是看自己的水平、能力、实力;外部指标就是要去了解跟你报考同一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竞争力。同学们可以综合四点衡量:自身基础怎么样;目标是否有刺激性;目标学校的报录比;自身的内心有多坚定。
二、如何确定非全日制研究生要不要跨专业?
首先要看本科的核心课程是什么?将来要考的这个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它的专业课考的那个科目,在你的本科阶段是否是核心课程。
其次如果是跨学科,要看本科专业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内在的逻辑关联。例如本科学数学,你考
经济学、
统计学,可能会得到老师的青睐;本科学外语,你考新闻
传播学可能有一定优势,你和其他同学相比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接下来还要看,你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就业?由此决定你到底是要考学硕还是要考专硕。此外还要考虑,如果跨专业,你要去跨什么样的专业,是跨那些统考的专业,还是跨那些自主命题的专业?
三、选定非全日制研究生院校有哪些步骤?
第一步是先定自己准备考什么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如果专业定不下来,就要定准备考什么学科门类、准备考什么一级学科。建议同学们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一下,全国总共有多少所院校在招这个专业,做一个列表。第二步是把这些学校中你不可能考的学校剔除,剩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校按照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是不是34所,学科实力,全国排名进行排序。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把信息查出来,做一个综合测评及排序。第三步是对这些院校的性价比进行综合分析,缩小目标范围;第四步,看实力。看实力就看复试分数线和招生人数这两项。一个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会有起伏,比如说一年350、一年340、一年370,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复试分数线,然后往上提15分作为初试成绩目标,或者就取它的历年最高标准去做准备。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到4、5个,那就属于难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四、选定非全日制研究生院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首先分析非全日制研究生院校名气大不大,学校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或者学科领域内的名校。还要看学科实力,查一下学科排名。如果是在工科领域前五十,院校基本不会特别差;如果是在实践性专业的领域,例如管理学、经济学,前三十的院校也都是非常不错的。此外,还要看地理位置。大体可以划分为中国的东部、西部、南边、北边、沿海、内地。比如说互联网相关专业,一定要去互联网土壤最好的几个城市,如北京、杭州、深圳;如果学金融、经济,最好就去中国的华东地区,因为那边是金融中心;而华东地区的南京、苏州、上海,对工科同学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最后是院校的就业及培养特点,这个必须要深入到学校里面去了解。
五、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需侧重考虑哪些点?
提醒大家,首先要搞清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和未来职业之间的对口关系,而二者是否对口,主要是看你选的是技术性专业还是实践性专业。
技术性专业,如一些工科类、机械类专业,将来工作对口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并且从毕业生的意愿来讲,大部分是学这个专业,就在这个圈子里面工作。这类专业在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目标时需看重专业学科实力。
而实践性专业,比如经济类、管理类或语言类专业,本质来讲并不是在学这个知识本身,而是在学这个知识内含的一种思维。读实践性专业的研究生,其意义在于:去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这类专业在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目标时需看重学校名气和实践机会。
六、非全日制研究生择校择专业要避开哪些误区?
1.盲目追热门
热门不等于好,冷门不等于差。是否热门,是一个数量标准;而好与不好其实是一个质量标准。
2.混淆兴趣和志趣
在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对一个专业感兴趣时,要思考三点:是不是做好准备在这个专业领域中奉献终生;是不是对这个专业熟悉,还是仅仅凭感觉喜欢;是不是真正具备在这个专业领域学习的潜力和资质。
3.拘泥于本科专业
选专业的时候不一定要跟自己的本科专业相结合。换句话说,跨专业完全可以跨一个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热门专业是跟着整个产业结构走的,什么产业将来有饭吃,什么产业比较好,是你现在判断不了的。建议大家最好是学一个稍微宽一些的专业,以便将来在读研的过程中,根据社会产业的变化方向,去积极地调整你的研究重点。
七、什么是同等学力?
很多小伙伴好奇,同等学力是什么。下面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下。一般而言自考本科,和专升本是按本科学历报考的。同等学力一般指以下几种情况
1、大专学历毕业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一般学校规定自毕业时至录取年的9月1日)。比如17年专科9月1号前专科毕业即可参加19考研
2、成人教育应届毕业生(由于成人教育应届本科生报考时,即每年的11月中旬,并没有取得本科学历,所以只能以同等学力的资格报考)。
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4、党校学历的考生。(视院校要求)
5、高职高专毕业生(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特别提醒:由于部分高校及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的考生报考,上述学历的考生。还有少部分学校和专业限制自考本科以及专升本报考,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相关的招生简章,及招生目录。以免无法参加考试或者复试直接被刷。
八、非全日制研究生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
非全日制研究生应该先选专业,再选学校。专业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学校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院校竞争难度。选择了意向专业之后,我们的选择面就会变小。接下来我们可以再去看全国900多个招生单位,有多少招生单位在招这一专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再去判断这些学校里面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只能先选专业再选学校,最终才可能选得出来。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考研专业排名包括非全日制吗
不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是分开的,所以考研排名也是分开的,考研专业排名是不包括非全日制的。非全日制是社会所需,潮流所至,大势所趋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措施,非全日是指利用空余时间,自由性学习的学习政策。

2021年校友会大学排名,“双非”50强分别是哪些?
所谓“双非”大学,是指既无缘985、211,也不在“双一流”之列的大学,通俗理解就是没有名校光环的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双非”大学虽然没有名校头衔,但并不代表实力不强。更为关键的是,“双非”大学是绝大多数高考学子的归宿。
眼下,2021年高考在即,不久后考生和家长就要操心志愿填报事宜了。以下是2021“双非”50强大学排名,希望能对考生的志愿填报有所参考。需要重点提醒的是,高考择校不能完全依据大学在榜单上的排名,还要结合录取分数、专业、学校所在城市、就业前景等综合考虑。
七七网
昆工、深大并列“双非”榜单第一
透过上述榜单不难看出,昆明理工大学和深圳大学并列处于“双非”大学榜单第一位。其中,昆工是云南省名列前茅的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B类建设高校——云南大学各具优势特色,最好的学科是冶金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
深大是过去十年高校圈最炙手可热的高校,发展势头相当之强劲,在部分省份的高考投档线已经达到了985大学水平,优势学科包括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虽然深大暂时没有名校光环,但深大毕业生华南地区的认可度颇高,就业优势十分明显。
河大、江大无缘前十
在榜单前十高校中,除了深圳大学外,还出现了燕山大学、扬州大学、山西大学等多所综合性大学的身影。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两所以省份命名的高校——河北大学和江苏大学无缘前十。
其中,河北大学是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联盟(Z14)成员校,也是该联盟中仅有的两所不在“双一流”之列的高校之一(另一所是山西大学)。江苏大学是一所农机优势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农业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档,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
31
所“双非”高校跻身全国百强
“双非”大学实力有多强,从31所“双非”高校入围全国百强可以看出一二。高考生更需要关注的是,这31所高校中,有不少的录取分数已经达到了“双一流”水平,诸如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所以,高考生在择校时要特别谨慎,不要轻易浪费自己的分数,更不要认为这些大学是“双非”就忽视或看轻。
多校入围新一轮“双一流”呼声高
今年,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遴选之年,哪些“双非”高校能够入围,成了当下高校圈的热点话题。
综合目前各方情况来看,有望入围的“双非”高校几乎都出现在了上述榜单中,其中,以深圳大学、燕山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湘潭大学等呼声更高,尤其是深大、燕大、山大和湘大,几乎已经“稳了”。
对于上述“双非”大学最新50强排名,以及哪些“双非”高校有望入围“双一流”,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