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含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更新:2022-12-21 15:51:58关注

2022年浙江师范大学分数线已经公布,以下是大学生必备网为大家整理的全国各省市区分数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正式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与学校官网公布的数据进行比对,确保无误。
1、2022年浙江师范大学各专业分数线【全国】
浙江师范大学2022年浙江省录取情况一览表
三位一体、复硕试点
专业名称
录取
人数
综合分 文化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30 87.75 83.19 85.43 647 611 627.90
小学教育(师范) 50 87.50 84.11 85.22 650 598 625.74
学前教育(师范) 90 86.22 79.50 81.54 619 557 595.16
特殊教育(师范) 30 85.43 79.37 81.14 617 565 589.87
汉语言文学(师范) 40 88.72 84.80 86.23 647 610 632.58
英语(师范) 26 87.64 83.38 85.39 641 617 630.15
生物科学(师范) 35 87.70 82.40 84.81 645 584 614.57
地理科学(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硕衔接试验班)
40 90.51 85.80 86.94 664 619 642.13
化学(化学+生物科学本硕衔接试验班)
40 88.84 85.38 86.73 659 623 639.38
普通类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录取数 最高分 最低分
最低分
对应位次号
平均分
初阳学院 文科试验班类(
汉语言文学) 28 660 651 7812 653.4
理科试验班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28 648 642 12191 644.4
理科试验班类(
物理学) 30 648 636 15830 638.4
理科试验班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9 636 616 31291 624.7
理科试验班(化学) 29 654 635 16280 639.6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非国际商学院
工商管理类 128 618 601 47143 604.6
经济与贸易类 67 618 600 47543 603.8
法政学院
法学类 134 636 619 29390 622.3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37 648 641 12630 642.8
教师
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师范) 25 648 642 11955 644.3
教育技术学(师范) 35 634 623 25174 626
应用心理学(师范) 47 639 626 23314 628.4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师范) 176 628 607 40793 611.7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63 652 645 10482 647.3
历史学(师范) 31 649 642 11958 644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类 177 647 628 21639 633.8
法语 25 629 616 32054 618.7
文化创意与
传播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 20 622 613 34177 616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66 646 631 18985 634.9
计算机类 101 627 603 44612 606.5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18 597 592 57167 593.9
数理医学院
人工智能 15 643 613 34615 622.7
物理与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物理学类 109 634 607 40374 613.1
电子信息类 73 616 598 50378 599.8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类 161 640 624 24525 628.6
化学(师范) 68 639 623 25425 627.3
药学 25 621 606 41187 612.6
地理与
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师范) 29 646 640 13621 641.2
城乡规划 30 612 603 44239 606.3
环境科学与工程 35 615 599 48609 601.9
工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 30 611 598 49683 603.1
工业设计 15 601 593 55611 596
机器人工程 18 609 597 50719 600.5
交通运输 56 604 594 54067 596.8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54 641 626 22966 629.7
普通类(金职院教学点)
教学点名称 专业名称 录取数 最高分 最低分
最低分
对应位次号
平均分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点 小学教育(师范) 60 631 597 51628 602.9


点击链接查看浙江师范大学2022年省外录取情况一览表完整数据:
2、浙江师范大学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建有浙江省唯一的教育学一级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
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
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对口支援
衢州学院,与金华市共建金华理工学院。
标签:浙江师范大学纠错
【领福气】没年龄学历要求:免费的爆款理财课上手,我领到了!

00:47
提高自己的理财技能
广告
相关推荐
浙江师范大学是几本-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2022浙江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含2020-2021历年)2022浙江师范大学排名-最新全国排名第几?浙江师范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空调吗(含宿舍图片)浙江师范大学是985还是211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王牌专业 有哪些专业比较好浙江师范大学怎么样 好不好2022浙江师范大学艺术类录取分数线(含2020-2021历年)
【领福气】没年龄学历要求:免费的爆款理财课上手,我领到了!

00:47
提高自己的理财技能
广告
浙江师范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2022浙江师范大学学费多少钱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浙江师范大学有哪些专业?浙江师范大学专业排名 最好的专业有哪些浙江师范大学地址在哪里,哪个城市,哪个区?2022年浙江师范大学招生章程浙江师范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家级)浙江师范大学学校代码是多少(10345)浙江师范大学就业率及就业前景怎么样(来源2021届就业质量报告)
00:05
00:47
提高自己的理财技能
广告

北京师范大学最强的专业是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包括: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民俗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理论物理、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系统理论、环境科学、教育经济与管理
国家特色专业: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历史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心理学、天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影视学、地理科学、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环境科学、教育技术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育学部(国家试点学院):本科专业: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全国最早设立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最早设立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最早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国高校第一。
地理科学学部:本科专业:地理科学(师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资源环境科学
全国首批获得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地理学部直接参与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方向建设与管理。
心理学部:本科专业:心理学
国家世界一流心理学科建设单位,唯一一个心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位。
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心理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一;"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 进入 ESI 世界前1%。

物理师范考研院校排名
物理学师范类考研院校排名如下:
1、北京师范大学。
2、东北师范大学。
3、华东师范大学。
4、华中师范大学。
七七网
5、华南师范大学。
6、河南师范大学。
7、湖南师范大学。
8、陕西师范大学。
9、河北师范大学。
10、南京师范大学。
11、福建师范大学。
12、山东师范大学。
13、西北师范大学。
14、辽宁师范大学。
15、上海师范大学。
16、浙江师范大学。
17、
曲阜师范大学
。。
18、天津师范大学。
19、吉林师范大学。
20、杭州师范大学。
21、安徽师范大学。
22、江西师范大学。
23、广西师范大学。
24、四川师范大学。
25、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哈尔滨师范大学
物理学专业
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
复合型人才
。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
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