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4 18:31:06 | 七七网
评价小学教育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是要依照个人的观点和角度不同,二者各有各的特点,下面介绍一下二者的主要对比:
1、主干课程
小学教育:
教育学、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儿童文学、文学理论;
基础写作、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教学、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等。
汉语言文学:
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美学、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写作、古典文献学、民俗学、逻辑学、书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培养目标
小学教育:
学生主要学习小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儿童教育技能的 基本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汉语言文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
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扩展资料:
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
截止2015年12月,小学教育专业用人数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小学生的减少、拆校并校的进行,小学教师已经饱和,新教师进入已经很难了。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老教师提前退休让出岗位、竞争上岗淘汰不合格教师来缓解小学教师的就业难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能是权宜之计,毕竟老教师有限,竞争上岗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从几年前开始,教师的准入已经向社会放开,只要具有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员,通过考核,就可以进入教育系统,竞争教师岗位。尤其是随着社会就业难度的加大,很多中文系、数学系、英语系等系科的学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小学教师的竞争行列,这无疑又增加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就业前景:
小学教育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教育学类中的教育学类,其中教育学类共10个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在教育学类专业中排名第3,在整个教育学大类中排名第4位。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53091位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911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249元,0-2年工资3956元,10年以上工资4956元,3-5年工资4867元,8-10年工资6134元,6-7年工资6660元。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城市有:北京、广州、上海、东莞、杭州、武汉、深圳、西安、成都、郑州。
报考硕士: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 、比较教育学 、教育管理、学科教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小学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汉语言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优势学科有:化学、数学、计算机、教育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
广西师范大学(简称广西师大,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于1932年始建,坐落于广西桂林市,由教育部和广西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共中央统战部侨务事务局华文教育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其原名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为现名。
该校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靖江王城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及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化教育中心。
学校最早可溯源至1928年创办的省立广西大学和1932年创办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36年省立师专并入,1941年重建桂林师范学院,1943年升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1950年再次并入广西大学。1953年原广西大学停办,以其文教学院、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及师范专修科全体学生为基础组建广西师范学院。
有东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个人比较推荐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沈阳市,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4473人,其中专任教师2792人。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 七七网
科研平台:
学校设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基地10个。设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
以上内容参考: 东北大学官网——学校简介